不要「揠苗助長」,但也不需要壓制他
經常會有家長很憂慮的問我說,他才九個多月,已經「自己」扶著東西走來走去,會不會太早?會不會O型腿?
這是個常見的「都市傳說」
幾乎沒有孩子會因為早點走路導致O型腿。
不要再擔心啦~~~
同樣的。某些孩子會「超前發展」,也不需要阻止他。
例如:要自己吃東西、要自己翻書、要自己拿筆畫畫等等的。
不願意爬,要直接走路等等
不需要逼他,也不用壓抑他(安全與健康考量除外)
例如:
1. 自己要站起來走路的孩子,您也不可能推倒他,叫他多爬點吧?
2. 孩子十個月大就會叫人,也不用叫他閉嘴「不准叫」,「你還太小」XD
3. 三歲開始算加減法,也不需要禁止他:你太超前了。我不准你那麼厲害!XDDD
==================
加碼一件事
這幾天有個家長問我,他們家兒子,「不擅長把物品分類」。老師擔心他是不是有某些障礙。
我說:我不太喜歡用「靜態」的方式去評估一個孩子。而喜歡用「動態」的
什麼意思?
我不喜歡用第一次的評估,來懷疑他有問題。
已把物品分類為例。假設這孩子從來沒接受過這樣的學習、教育、訓練。他不會分,很正常啊。重要的是去教他。如果他學了幾個月,都學不會,再來擔心問題。孩子本來就不是什麼都會。孩子是需要學習低~~~
簡單來說:以發展來說。只要孩子有穩定的進步,進步的速度也還可以。通常就沒問題!單次的評估,通常意義有限(當然是指一般健康兒童,有的是本身帶有疾病的,另當別論)